top of page
title.png

​​​遭遇扭转治疗,我能够做什么?

在纪录片《晓迪》中,未成年的跨性别女孩晓迪被自己的父母送进一所“网瘾学校”。她的父母寄希望于这所学校提供的“扭转治疗”,认为这能够让她变成一个“正常的男孩子”。在接受“扭转治疗”的期间,晓迪经受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。在被送往该“网瘾学校”时,晓迪才刚刚满17岁。发生在晓迪身上的经历并非个例。

 

2014年,北京同志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推出了《中国同志心理健康调研报告》。在1653份有效样本中,有9.14%的个体表示曾考虑过进行“扭转治疗”。调查发现,其接受“扭转治疗”的两个主要原因是“为了父母”和“顺应社会过正常生活”。

 

事实上,“扭转治疗”已经在中国法律层面上被否定。在科学界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“扭转治疗”的无效性以及对个体的有害性。然而,由于父母以及其它的社会压力,“扭转治疗”成了一些个体和家庭“没有办法的办法”。仍有不少性少数者被迫接受类似的“扭转治疗”。一方面给个人带来了痛苦,另一方面也给其家庭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。

 

如今社会上的“扭转治疗”方式五花八门,许多性少数个体对此往往手足无措。而在记录与研究“扭转治疗”幸存者经历的过程中,我们也意识到,要从源头上杜绝“扭转治疗”对性/少数群体的迫害,需要一份切合实际的应对“扭转治疗”指南。在许多关注“扭转治疗”的个人及机构的努力下,我们整理出《“遭遇扭转治疗怎么办”——应对扭转治疗手册》,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或者即将遭遇“扭转治疗”的性/别少数个体。

我们想做的

 

1. 为即将或者正在遭遇“扭转治疗”的性/别少数个体提供一份较为完善的科普读物和应对指南,引导性/别少数个体正确认知自我。

2. 呼吁社会关注“扭转治疗”对性别少数个体及其家庭所带来的伤害和负面影响。

3. 引导关心性/别少数群体的家人朋友们正确认知TA们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,关注身边TA们的心理健康。

从手册里能读到

 

在手册的上篇,我们通过总结“扭转治疗”的起源和发展,对其范围的界定,现状调查、主要形式、相关案例,以及科学认知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,帮助解答社群对“扭转治疗”的疑问和困惑。

 

手册的下篇,读者可以找到针对预防和应对“扭转治疗”的实际建议和方式。 内容包括:正确判断个人识别“扭转治疗”的风险程度,到应对“扭转治疗”不同阶段的行动建议,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和求助所需要注意的事项。

 

在附件中,我们还提供了系列参考资源、自测量表、法律文书模板以及案例库。

文章配图_手册目录展示_画板 1.png

“扭转治疗”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社会偏见的暴力,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,应当被反对以及禁止。希望各位关注性少数社群的朋友转发本手册,为需要帮助的朋友们提供及时应对“扭转治疗”的帮助,最大程度地从源头避免其对个体的伤害。

 

 

下载电子版手册

 

建议在电脑或移动平板电脑等尺寸较大的屏幕上阅读。

下载方式:

1. 桌面端浏览器可右键下方链接文字选择“下载链接文件”,或打开链接后点击下载按钮。

2. 移动端浏览器需打开链接后保存文件,以Safari为例,打开网页后选择浏览器下方的共享图标,选择“储存”。

 

《“遭遇扭转治疗怎么办?”——应对“扭转治疗”手册》

 

 

 联合传播

联合传播LOGO图_画板 1.png
bottom of page